
桢楠,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以树形笔直、木质坚硬闻名。
3月26日,位于永川区临江镇龙洞桥村的重庆林业保障性苗圃永川基地,长势喜人的楠木苗整齐排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永川区国有林场林业高级工程师何林正蹲在温室中查看桢楠幼苗。玻璃窗透进的晨光里,他指尖轻抚嫩绿的叶片,34年与山林为伴的岁月,都化作眼角笑纹。
荒山播绿:
从4000株到600万株
1991年,23岁的何林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选择扎根林场。彼时,因长期砍伐,桢楠资源濒临枯竭,国家将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而永川区国有林场巴岳山山脉张家湾分场拥有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桢楠天然次生林,让何林暗下决心:必须让桢楠在永川重新繁衍生息。
然而,培育桢楠谈何容易。2012年,何林赴浙江学习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中国林科院博导周志春讲解的浙江先进育苗方法激起了他极大兴趣。在周志春的引荐和永川区林业局的支持下,何林先后前往浙江富阳、建德、台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回来后,他又马不停蹄和同事深入张家湾林场采集桢楠种子。对采集到的1000余斤桢楠种子,他像“护宝”般亲自播种。
黎明时分,何林踏入苗圃,松土、整地、除草、浇水,与工人一同呵护幼苗。经过反复试验,基质从泥土到黄沙,最终定型为由泥炭、谷壳、黄心土、缓释肥等制成的轻基质,让桢楠在永川扎下根,永川桢楠数量从2013年的4000余株增至如今的600多万株。
科技攻关:
破解“千年等一回”的周期
经测算,一株桢楠栽植30年能长到30公分(胸径)。这600多万株桢楠苗,到了经济成熟,30年后将为永川创造近300亿元的经济价值。
一株桢楠从栽植到结种需数十年,如何缩短周期、推进良种选育?2023年,何林开始探索桢楠嫁接技术。
“何时嫁接,何种方式嫁接,如何消毒,选取的枝条和脚树也不容小觑。”何林四处搜寻资料,带领团队不断尝试,从枝条选择到嫁接手法、再到温湿度控制。经历数百上千次的试验失败后,毫不气馁的何林越挫越勇,翻阅古籍、咨询专家,甚至尝试将千年古树基因融入新苗。2024年,嫁接桢楠树苗存活率终于实现零到20%的突破。
如今,重庆林业保障性苗圃永川基地对每株优质种源地的桢楠苗都挂有标识牌,连武隆直径达3米、高30多米的千年古树种子也在此扎根,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生态纽带。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永川区桢楠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何林收集全国桢楠种质资源350余份,为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这个玻璃温室里的100多份桢楠优树近400颗种子是我们耗时3年从云南、四川收集来的,它们可都是宝贝,下一步我们还将到湖南、湖北、贵州收集桢楠优树种子。”看着棚内努力从基质土冒出来的桢楠苗,何林说,这些优质桢楠种子一旦培育成功,通过嫁接技术,就可以缩短选育周期,提前开花结果。
生态答卷:
从荒坡到“绿色银行”
30年前,永川森林覆盖率仅20%,如今已提升至50.5%。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有何林的青春和热血付出。
2013年,何林培育出了第一批桢楠苗。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5,永川区政府发起了“楠木行动”,将树苗发放给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既增收又美化环境。通过这些年的培育,永川的桢楠已经从最初的4000多株增加到了600万株。当地人笑称,永川的桢楠现在就和白菜一样常见了。如今,在何林的努力下,桢楠的培育可以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能植树造林。
何林的宿舍里,电脑实时监控林区,育苗笔记堆满书桌。每天清晨6点,他准时起床,洗漱,跑步半个小时,然后吃早餐,7点出门,检查芽苗生长状况、指导工人育苗,每天的时间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从青丝到白发,何林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青山。何林说,他从小就喜欢与树木打交道,他与桢楠是“共生关系”,它的每片叶子都是他的青春印记。
因工作成绩突出,何林的事迹被新华网、上游新闻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先后获评“最美基层务林人”“重庆市绿化先进个人”等称号,2024年,他更是荣登“重庆好人榜”。
面对赞誉,何林说,他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