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五化”催生农机新时代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7-01-13 00:46:33
2016年12月15日,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周元贵,作为重庆“匠心工作站”成员之一,在市农委、市农机办组织召开的会议上,代表我区农机股份合作社作了发言,引起与会人员共鸣,获得一致好评。

“五化”催生农机新时代

——来自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的探索与思考

永川日报记者 凌泽英

        2016年12月15日,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周元贵,作为重庆“匠心工作站”成员之一,在市农委、市农机办组织召开的会议上,代表我区农机股份合作社作了发言,引起与会人员共鸣,获得一致好评。

        他的发言就是:“五化”催生农机新时代,有自身的农机化经历、创新、探索,更有对未来的担忧与思考。

        农机情深:见证“五化”发展

        周元贵初中毕业就在生产队负责柴油机打米磨面抽水,上世纪80年代当过生产队的抽水机机手、村会计。他总想用农机来减轻劳累,提高效率。

        1996年,他花6000元购买了重庆合盛公司的1台微耕机,不久就坏了,当时厂家售后服务跟不上,直到第二年厂家来宣传时才找对方把问题解决了。之后,他被公司聘请,负责售前售后服务,也是从那时起,他学会了农机维修技术,熟悉了农机性能,并开展了不少农机研发。

        2008年,周元贵在城区开起了永川恭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2009年,他带头组建成立了“永川区盛华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成员购机争取补贴。

        2012年,他在朱沱镇的马道子、何埂镇鱼龙、来苏镇伍家坝等村社流转土地1320亩,探索示范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参与土地入股保底分红300户。

        2012年,通过股份改造重组后,原“永川区盛华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合作社”升级为“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 ,“主战场”辐射到我区来苏镇水磨滩村、大双庆村等。吸纳何埂镇、朱沱镇、临江镇的农户入股,给予区外种植大户全程社会化服务,还探索加工稻米服务,走“产+销”体系化之路。

        周元贵说,农业机械化之路已向新的“五化”发展。即:农机,功能从单一走向联合化;作业,从内部需求走向社会化;经营,从单纯生产服务走向“产+销”体系化;培训,从城区走向田间基层化;操作,从普通机手向无人机、智能化发展。

        股份合作:社会化服务风生水起

        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位于南大街谭家坝村花椒田村民小组。法定代表人周元贵,曾获评全国20佳优秀理事长等荣誉称号。2012年1月合作社投资280余万元,在南大街谭家坝建成集机具存放、展示、维修、机手培训和办公等于一体、重庆市一流的农机综合服务用房3500 ㎡。2013年1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现合作社机械价值700余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农业机械销售、维修、农业技术推广、咨询;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耕种、灌溉、插秧、收割、烘干、大米加工、销售等。有员工15人、专业农机手6人。

        机械化设备主要有:大中小型提灌设施20多台;统防统治的机动喷雾器40台;45马力至70马力拖拉机2台、75马力的拖拉机3台,1304、1504拖拉机各1台;乘坐式6行插秧机2台、4行插秧机60台;收割机有久保田688Q3台,中型全喂入收割机5台;烘干设备有日烘干量15吨的3台套,日烘干量可达45吨;加工设备有大米加工流水线一条,日加工大米15吨。该合作社承包面积2500亩,吸纳了1400多家农户。

        据介绍,经营模式分两种:一种是农业机械化对外作业开展社会化服务。外出机耕、机插、机灌、机防、机收等5个环节的服务2800亩,深耕作业6000亩,利用冬闲外出耕作3000亩;合作社现有专业机手6名、维修人员3名。外出社会化服务,每人每月基本工资3000元,外出耕作服务每亩增加相应补贴奖励,鼓励机手参与社会化服务。另一种模式是以加工留住人。稻米加工虽然薄利,但养活了工人、管理人员,免得工人淡季时没活儿干。合作社致力于打造圆瑰牌生态富硒米,锁定的是中高端客户。最近周元贵还与重庆邮政储蓄网络平台签约。现年加工销售圆瑰牌富硒大米800至1000吨。

        简要地说,就是农机化作业服务范围大幅拓展,包括机具展示、技术推广、操作培训、机具销售、机具维修、咨询服务,农产品烘干与加工销售,对外承接机耕、机插、机防、机收作业和跨区劳务外包等。

        匠心独具:思考未来迎接挑战

        周元贵说,现在农业若不使用机械化,成本会高出1倍以上。由于多年来周元贵对农机研究积攒了较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农机的性能、保养、维修都掌握得很准确。对于如何走好农业机械化之路,周元贵道出他的肺腑之言。

        简易改装农机,巧妙派上新用场。2015年,周元贵用青饲料粉碎机,改装成了“育秧打浆机”,免去了春寒时人工手抠泥、育苗盘抚平难等烦恼,也避免了机插秧难、易卡针,缺窝多、补工活儿多的弊端。2013年,他对微耕机进行试验改装,制造了“水上漂”,解决了微耕机耕地后,栽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秧苗坐蔸、深脚田等问题,受到了重庆市农委、农机办肯定和嘉奖。而且,机手站在平底“船”上耕田,轻松顺畅、操作自如。

        走好农业机械化之路,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你养机械,机械养你”。农业机械,投入大、消费大,利用率低,要尽量做好保养,否则折旧费高。机械作业后,要立即清洗,打油、更换机油、任何部位松动都要检查修理,及时更换易损件。他的库棚里,机械整洁,摆放有序;每台机械只要加上油,随时可上“战场”。二是安全生产,一刻不放松。机手在合作社培训学校经过了新型农民课程培训,取得合法资质。培训已从城区学校纸上谈兵向基层田间学校倾斜、变化,培训效果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在农业机械化作业过程中,随时都要注意安全。周元贵给机手、员工每人每年购买了意外保险、医疗保险。“这不单是减少合作社的风险,还是对机手和员工安全的有效保障,这是每个合作社正规合法经营必须做到的,这也是对农机安全和生命的重视。”周元贵说。

        农业机械化,还有很长一段路。目前来看,一是农机推广需要好的基础设施作保障。基础设施搞好了,农业机械化才可以“无缝”衔接。周元贵从2012年开始规模种植粮食,今年在实施“千亿斤粮食项目”中,土地得到整治后,比原来节约2/3的用工成本。

        二是生产过程中,机械烘干需要大面积推广。天气多变,2016年该合作社对外的烘干量达2000吨,设备仍不够用。计划2017年再投入200万,使日烘干量达200吨以上。

        三是农业机械化人才面临青黄不接。农业机械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个逐步优化、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如之前使用微耕机,现在改成了拖拉机微耕、平地、开沟、抽水等于一体。但农村农民年龄普遍老化,许多年轻人不愿回到农村从事农业。学生普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脱离农村,“哪个还想回农村去当农民哟?”但许多人不知道,现在的农民是有知识、有文化、懂操作、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其实,现在农业机械化面临着“洗牌”,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如何引导年轻人当新型职业农民是急需破解的难题,是不是可以将培训超前、靠前等等,需要我们超前思考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