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黄瓜山生姜价格背后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6-11-21 20:18:05
一直以来,黄瓜山生姜以其鲜香脆嫩、无筋而出名,成为了黄瓜山特产的一张名片。如今,随着种植户对老一辈种植生姜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同时跟上销售渠道、平台发生的变化,黄瓜山生姜种植和销售做得风生水起。

让黄瓜山脆姜越来越“吃香”

——黄瓜山生姜价格背后的调查与思考

永川日报记者 凌泽英/文 通讯员 童 苗/图

        一直以来,黄瓜山生姜以其鲜香脆嫩、无筋而出名,成为了黄瓜山特产的一张名片。如今,随着种植户对老一辈种植生姜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同时跟上销售渠道、平台发生的变化,黄瓜山生姜种植和销售做得风生水起。

        今年,从7月初开始上市的生姜,一直销售到10月,生姜价格也由最初的高价,到旺季时的低价,再到收尾时又赶上好价,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呢?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到黄瓜山生姜基地进行了采访。

        阎德容:一步不慎全盘打乱

        黄瓜山村龙颈坡村民小组种植生姜的阎德容说,今年她家种植的生姜减产一半,收入约3万元,就因一步不慎,全盘被打乱,幸好末期姜价好,才挽回了一些损失。

        阎德容在黄瓜山种植生姜十余年了,近年来随着丈夫年龄增大不再外出打工,夫妻俩的生姜种植规模扩大到两亩多地。

        阎德容讲究整地技术。干田用机器旋耕,矮处“胀水田”用人工挖,避免姜苗根部没法透气、伸展而致死;踩“行子”时,避开大雨天,晴天适当泼点水增强土壤粘性垒好坎子。同时,提前备肥,种生姜用猪粪、提前两个月发酵的油渣饼作肥,若直接施用细粉状油渣会“烧苗”……

        可尽管如此,夏季时阎德容还是遇到了“发气”的病株,病株白天时与好苗子差不多,都似太阳晒后发蔫的样子。为了减少损失,她会抽傍晚时分等好苗株恢复生机后,再从中轻易地找出病株来,挖出生姜销售,减少损失。而此时,姜没长大,产量极低,极不划算。

        分析姜生病原因,阎德容说,去年6家人打伙用两个地窖,共储备了8000斤种姜,其中阎德容家1600斤姜种。虽然地窖设有出气筒,终因堆放密度过大,姜种坏了不少。加上姜种出窖后,堆放太多而导致消毒不到位,因此夏季时姜病影响了产量。

        王功建: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

        “今年要不是下暴雨涨水坏姜,恐怕多收入三四万元。”黄瓜山村的姜农王功建告诉记者。搞好生姜种植,他注重了三个环节,逃过了冬季下雪,却没躲过夏季暴雨,生姜产量还是受到了影响。

        据王功建介绍,每年买回姜种后,他都会把姜种放入地窖储存。去年冬季下雪,雪水渗进姜种地窖,对姜种的储存有些损坏,直接影响了后期生长。“我是在地窖上头铺了些塑料布,把雪水挡在了外面,才逃过这一劫。”王功建说,他所在的龙颈坡村民小组几乎有一半的姜农姜种都受到了雨雪天气的不良影响。

        每到冬腊月间,黄瓜山姜农们都会拌田施足底肥。同时,要给“胀水田”挖深沟排水,干田须防夏季天干,田一定要“过水”。即今年种姜的田块,明年就种植水稻,后年甚至再后年才能种植生姜。这是王功建30年生姜种植的经验之谈。“过水”后再种植生姜时,少生虫,且生长出来的姜好看又好吃,有卖相能赚钱。

        “我今年种植了3亩多地姜,由于夏季大暴雨淹了1亩多姜田,导致减产上万斤,少收好几万元。”王功建说,他今年销售了两万多斤生姜,收入好几万。

        阳正刚:探索提早上市避暑热

        阳正刚在黄瓜山村种植生姜近10年。照他的说法,种姜谁都不能算是完全的内行,总有太多的意外让种植户措手不及、意想不到。从今年的生姜价格来看,呈现“波峰-波谷-小有回升”的一种弧线。

        具体来看,一个是种植生姜的市场好、有利润空间。2013年9月、10月时的生姜价格达到了每斤七八元,生姜丰产丰收的利好消息,带动了更多姜农投身其中,现在黄瓜山种植生姜面积达600余亩。但是,生姜种植既是技术活,还得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指的是天气要好,若遇极端的雨雪、暴雨等天气,对于生姜的储种、生长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地利,若是地块没有“过水”,或者遇到了“胀水田”,长时雨天排水不畅,姜苗株就会犯病;人和,指的就是市场了。就今年的市场行情来分析,前期7月中旬生姜上市时,鲜姜每斤价格在12元-15元;到上市旺季时,大量的生姜蜂拥而至,每斤3元左右;而到了后期10月,地里的生姜产量已达最好时,此时生姜价格却上升到了每斤5元。

        “为什么会这样?”记者问。

        “首先,抢先抢鲜上市,肯定有价格优势。”阳正刚说,他近年来开始探索提前育种催芽,提前下种,使之提前生长,尽量避开七八月时的暑热天气。按一般常规做法,3月出窖催芽,他则1月时开始在屋子里用电热毯调至20度左右催芽,当人们用薄膜催芽时他已进入第二个环节:下种到地里。所以,今年7月中旬时,阳正刚的生姜每株产量已达1斤,挖姜上市正当时。

        “其次,现在多种销售模式的出现,也是价格回升的一大原因。”据阳正刚介绍,现在黄瓜山生姜有电商、微商帮助销售,还有人精包装、礼品装后运往重庆等地销售,这使得货源布得更远。旺季时的便宜价增添了电商们往外销的信心和利润空间,因而到后期姜价自然回升。“其实以前也有这类起伏,但近年来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我今年试验提前催芽、提前下种1亩地,目前来看比较成功。”阳正刚说,他就想把生姜的销售季拉长,避开“一窝蜂”上市,避免“丰产不丰收”伤农心。所以,分期分批下种可能将成为姜农增收致富的另一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