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政要
镇街部门
医疗卫生
社会
领航
热点
教育学校
文化体育
图片

问问
专题
视频
新闻发布
渝西都市报
视界
旅游
直播
公示公告
手机报
今日永川
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一人坚持传承的民间艺术之——五间堂鼓
来源: 编辑:永川迁移 2014-05-13 22:15:5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那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就像是流淌在岁月长河里的瑰宝,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绚丽成果,烙印在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血液里。

一人坚持传承的民间艺术之——

五间堂鼓

将块与块无胶链接的鼓叶凸起部分用刀削去,使之平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风干后的牛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麻绳穿入牛皮准备上鼓绷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木块原料切割成块,并且打磨成弧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牛皮上膛,用麻绳紧勒,使之与鼓面完全契合绷紧,这样鼓的声听起来才会更清脆悦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那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就像是流淌在岁月长河里的瑰宝,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绚丽成果,烙印在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血液里。而那些民间艺人,就是把那些瑰宝和珍珠串起来的一根根丝线,让民族文化在我们的世界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祝鼓匠,本名祝明建,在家中四兄妹里排行老二。初见祝明建的时候,个子不高,脸上总带着笑。像所有的庄稼汉子一样,带着农村人特有的质朴和直爽,和不认识的人都可以拉半天家常。祝明建今年已经45岁了,过了不惑之年的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积极。

       堂鼓亦名同鼓,打击乐器,以木为框,形似腰鼓,两面蒙以牛皮。奏时置于木架上,用木槌敲击,形制大小不一,京剧用于战争、升帐、升堂、刑场、起更等场面,祝明建做的鼓便是这堂鼓中的一种。

       谈到自己的鼓匠手艺,他颇有些自豪,他说,全永川境内,还有这门手艺的,除了他找不到第二家。也是周边区县的唯一一家。合江、江津等地的客户都慕名而来找他订做,不仅如此,连贵州赤水等外省的客户都要到他这里来买鼓。“这手艺在往些年,可是俏得很呢。”回忆起往昔的光辉岁月,他自豪的说道。

       据祝明建介绍,他爷爷祖籍是四川省资中县人,他们家三代都是制鼓的工匠,他爷爷当年是在四川泸州学习的制鼓技艺,后来他爷爷传给了他父亲,他父亲又传给了他。“这可是一门单传的传家宝技艺。”他说道。当问到他父亲的技艺为什么没有传给他大哥的时候,他说,这个也要看自己是否爱好这个手艺。他就是凭着对制鼓这门技艺的喜爱与热情,一坚持,就是几十年时间。

       在祝明建的爷爷过世后,他父亲便从泸州搬到了当时的永川县,并在张家镇定居下来,专心制鼓。祝明建从10岁起就开始看父亲制鼓,由于受体力和技术的限制,从十五六岁开始才能独立制作。据他说,自己现在所使用的一些工具,还是当年他爷爷传下来的,已有110多年的历史,那已经泛黄发黑的木头基座上,虽然已经被虫子蛀满了眼,但依然坚硬、敦实,散发出时光沉淀的气息。

       如今,祝明建在五间镇景圣村街上买了个门市,专门推销自己做的鼓,平时农忙的时候,就在张家老家务农,不忙的时候,一般都在门市里制鼓。过着一半做手艺、一半务农的生活。

       祝明建说,这鼓看着虽小,但拿起来却有10几斤重,制鼓的工艺和程序也不简单,要完全学会得要几年时间。首先是制鼓的原材料比较难收集,制作品相好的鼓,需要用到上等的柏木,现在上等柏木不容易买到了;其次是制鼓的周期长,柏木买回来要存放晾晒一两年的时间,封鼓的牛皮也要花1—2个月晾干水分,这样制作出来的鼓,声音听起来才会清脆悦耳。

       原材料都准备齐全,制鼓才刚刚开始。首先,要把柏木切成条状的木块,按照模型大小的不同,给木块画上墨线,然后切割成弧形的木板。在他父辈那个年代,全靠人力用锯子锯,费时又费力。现在,祝明建买来了电动切割机和多功能刨木机,大大节省了时间。木板切割好以后,被严格按照尺寸拼合起来,并在两头鼓口处加上楠竹的内衬,涂上胶水。再用相应的工具对外表进行打磨抛光,去掉多余的部分,箍上两根竹篾条,最后在两头封上切割好的牛皮,一只鼓就算是做好了。说到兴头上,他还拿起未完成的鼓胚为记者示范制作过程。

       看到记者赞叹的表情,他说,“这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我制鼓这么多年,步骤早就烂熟于心了。”祝明建还说,他兴趣很广泛,不仅会制鼓,还会打鼓,而且他还是个兼职的杀猪匠。

       制作完成的鼓各有大小,价格也从300元到700元不等。祝明建说,目前销售范围广,还不太愁销路,每年大概能卖出50到60只鼓,加上帮客户换封皮的收入,一年大概有3、4万元的收入。但他也有些许担心地说,现在鼓的用途越来越少,像他这样的鼓匠也越来越少,这是一门快要失传的民间艺术。他还介绍说,他已注册了祝氏鼓业的商标,希望能把这门祖上流传下来的古老技艺传承下去。

       记者 范辉/文 见习记者 陈科儒/图